血从脐;特创口处溢出或从脐底部渗出,称脐出血亦称婴儿脐出血、脐中流血。出血发生的时间一般在断脐后,少数见于脐带脱落之后。脐出血可单独存在,也可与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如呕血、咳血、皮肤出.便血、尿血、阴道出血以及颅内出血同时存在。病因不同,出血量多少不同,其预后也不同。
引起本病的原因,多由于断脐留端过短,扎脐线脱落;或断脐打结松而脱落;或扎脐用线过紧,勒伤脐带血管而创口出血,或因孕期服药不当,致热毒蕴积传人胞胎,令儿受邪结于大肠、小肠。分娩后热毒安行,迫血离经失于常道。脐属大肠,血外经由脐而出;或因胎儿先天精气不足,或因早产脏腑功能不足,以致气不摄血,血失统摄离经外溢发生脐血。
(一)方剂l
1.组成三七30g,地榆、小蓟、茜草各5g。
2.用法共为极细粉术,取0.3g撒于脐部,上用消毒纱布覆盖,再刚绷带包扎固定。每日2或3次。
3.说明本方试用于断脐不当或处理脐部不合理而引起脐出血。
(二)方剂2
1.组成枯矾、艾叶炭各等份。
2.用法共为极细末,撒于脐部,外用消诲纱布敷料覆盖,绷带包扎固定。
3.说明本方适用于断脐不当引起的脐出血。
(三)方剂3
1.组成白及、明矾各100g,黄连、牡丹皮、黑栀子各50g。
2.用法上药共研成极细粉,过120日筛,外撒患外。
3.说明本方适用于血热型脐部溢血。症见面赤唇红,烦躁,睡眠不宁;或无任何症状突然脐出血,舌质红,指纹红紫。
(四)方剂4
1.组成黄芪、人参、白术、甘草各10g,胎发(煅存性)6g,煅龙骨4.5g。
2.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,撒脐部,外用纱布包好固定之。每日换药1次。
3.说明本方适用于气虚型脐出血。症见面色不华,哭声细弱,唇淡,苔薄白,舌质淡,指纹不显。
(五)方剂5
1.组成鸡内金适量。
2.用法上药瓦上焙干研末,敷患处。
3.说明主治小儿脐出血。